创大钢铁,免费钢铁商务平台

购物车(0)

创大钢铁首页

现货行情

综合指数

创大多端推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钢百科 > 冶金建设 > 其他百科

肯尼亚

发布时间:2008-08-02 00:00 作者:互联网 来源:百科
521
非洲东部国家。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约430公里;陆邻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人口1953.4万(1984)。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特区。首都内罗毕。自然条件地处东非高原,按地形分

非洲东部国家。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约430公里;陆邻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人口1953.4万(1984)。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特区。首都内罗毕。

自然条件地处东非高原,按地形分布,大致可分为4部分:①西南部地势最高,海拔1500~3000米,为前寒武纪基底上覆盖厚层熔岩的高原,称肯尼亚高地。东非大裂谷东支纵贯中西部,高地分为东、西两部分。高地东部在赤道附近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为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高地西部海拔1800~2250米。②向西南过渡到海拔900~1200米的维多利亚湖沿岸高平原,是土地肥沃的农业区。裂谷深陷,宽50~130公里,北低南高,底部分布着一系列湖泊,主要有图尔卡纳湖、奈沙湖、马加迪湖、巴林戈湖、纳库鲁湖、汉宁赖湖、埃莱门泰湖等。谷底多死火山、温泉,富地资源。两侧陡崖壁立,相对高差600~1000米以上,东侧有断块隆起的阿伯德尔山,西侧为马乌、埃尔盖约等断块陡崖,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最高达4000米。③肯尼亚高地以东为广阔平坦的尼喀高原,自1500米逐级下降至200米,间有一些残丘、孤山和局部隆起的高原,包括肯尼亚高地以北地区在内,是一片干旱、半干旱的荒原(当地语“尼喀”意即“荒野”),约占全国面积3/5。④东南部印度洋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不足100米,北宽南窄,沿岸多海湾、珊瑚环、岛屿、沼泽和湖,有红树林。

全境介于南、北纬4°30′之间,赤道横贯中部,因海拔较高,大部属热带高地气候。尼喀高原年平均气温18~22℃,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北部只有150毫米,为灌丛草地及荒漠。肯尼亚高地年平均气温降为15~20℃,降水量则因地而异,高山迎风坡可达1300毫米以上,而背风坡只有700多毫米。高地上火山熔岩发育为肥沃深厚的土壤,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沿海平原和维多利亚湖区气候较湿热,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水系分两大流区,以肯尼亚高地为分水岭,东有塔纳河、加拉纳河等常流河,注入印度洋;西有恩佐亚河等,属东非湖群高原水系。裂谷地区为内流河。[]

居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3人,为非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之一。3/4的人口集中于肯尼亚高地,尤其是西南尼安萨省和内罗毕迤北霍尔堡一带。沿海平原地区约占全国人口的1/10。其余广大地区,人口稀疏,城市人口比重仅为15%(1982)。全国有48个部族,以班图语系的基库尤族(约占总人口20%)、卢希亚族(14%)、梅鲁族、阿坎巴族、基西族、尼卡族为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尼洛特语系的卢奥族、马赛族、图尔卡纳族主要在西部和西北部以及内罗毕以南地区;东北部为库什特语系的索马里等族。沿海地区则多为阿拉伯人和非洲人的混血后裔。人口增长速度极快,20世纪6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32‰,1970~1982年上升为40‰。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斯瓦希里语为国语。

发展简史早在史前时期,境内已有远古人类生息。公元初,沿海地区已与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发展贸易,逐步兴建起蒙巴萨、马林代等港市,并传入伊斯兰教。11世纪以后,沿海与亚洲各地的贸易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包括、象牙、琥珀、兽皮、玳瑁、丝绸、布匹、陶瓷等。同中国也有贸易往来15世纪后,葡、英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895年成为英国“保护地”,1920年沦为英殖民地。殖民者于1896~1901年修建从蒙巴萨通往维多利亚湖边基苏木的铁路,霸占中西部4.3万多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建立了上千个白人农场、种植园和牧场,发展咖啡、剑麻、棉花等商品作物,形成了所谓“白人高地”。20世纪50年代前期,爆发了持续4年之久的反英武装斗争──“茅茅”运动。1963年12月12日宣告独立,次年同日成立肯尼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经济地理独立后,经济发展较快。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53.4亿美元,比1960年增长6.3倍,年平均增长率5.5%(1970~1982),远超过东非其他国家。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8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33%(1960年为38%),工业占22%(1960年为18%),其中制造业由9%上升到13%。

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5%,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22.8%,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值1/2。全国可耕地面积227.5万公顷(其中多年生作物地48.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4%。主要分布于肯尼亚高地、西部湖区平原和沿海部分地区。经过土地改革,原“白人高地”已基本上实现“非洲化”,实行国家农场、非洲人私人农场、合作农场、外资大农场和小自耕农同时并存的经营方式。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主要有咖啡、茶叶、剑麻、除虫菊、甘蔗、棉花、烟草等。是世界咖啡主要出口国之一,以优质的阿拉伯种咖啡著称,主要分布于内罗毕以北的基安布和鲁伊鲁地区以及埃尔贡火山周围一带,种植面积12.6万公顷,产量9万吨(1982)。茶叶出口占国家出口物资第二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1982年产量9.56万吨,居非洲首位,也是世界第四大产茶国,种植面积6.3万公顷,凯里乔及其周围地区为主要产区,并正沿路线和梅鲁地区发展。除虫菊生产占世界总产量60~70%,1982年产量1.87万吨,主产区在西部湖区和高地。剑麻集中分布于滨海省沃伊一带铁路沿线,年产量约5万吨。以上4种作物构成国民经济收入的支柱。甘蔗分布于滨海省、西方省和尼安萨省,就地加工,1983年产蔗糖50万吨,自给有余。在沿海平原,有椰子、腰果、香蕉、果、菠萝、甘橘、柠檬和蔬菜生产。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薯类为主,基本自给。1982年产玉米近200万吨,小麦22万吨。全国草场面积376万公顷,除大牧场外,农区盛行农牧兼营。1981年有牛1150万头、绵羊470万只、山羊460万只、骆驼61万峰等。肉、乳已实现自给。森林面积253万公顷,沿海多珍贵热带林木,肯尼亚高地有雪松冷杉等。除印度洋水域外,淡水面积广阔,发展渔业潜力较大。

矿业以开采纯碱、萤石、金、宝等为主,马加迪湖纯碱生产规模较大,还加工精盐。工业在东非诸国中较为发达,1970~1982年间平均年增长8.1%。在发展替代进口工业的同时,兼发展利用当地原料面向出口的工业。主要有炼油、造纸、制糖、制茶、车辆装配、食品加工(肉、奶、水果)、纺织、水泥、麻袋以及除虫菊、卷烟加工等。主要工业中心有内罗毕和蒙巴萨,其次是纳库鲁、基苏木等地。电力由塔纳河水电站、蒙巴萨热电站以及乌干达欧文水电站供应

铁路总长1791公里,其中由蒙巴萨经内罗毕至乌干达边境干线长1070公里,有支线通坦桑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以及坦桑尼亚北部货物也通过此线经蒙巴萨出口。公路全长535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6540公里。内罗毕、蒙巴萨有国际航空港。旅游业发展极快,肯尼亚火山、内罗毕和察沃等国家公园的野生动物吸引大批游客,1982年旅游业收入1.79亿美元,占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总收入14%。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文章(文章注明原创的内容,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创大钢铁;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现货行情
名称 最新价 涨跌
螺纹钢 3560 +10
热轧板卷 3880 +20
普中板 3880 +20
流体管 4680 -20
工字钢 3880 +60
镀锌板卷 4940 -
冷轧卷板 9490 -
冷轧无取向硅钢 5100 -
焊丝 4600 -
钛铁 12800 200
低合金方坯 3550 +10
铁精粉 890 -
一级焦 1910 -
铝锭 20220 -480
中废 20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