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大钢铁,免费钢铁商务平台

购物车(0)

创大钢铁首页

现货行情

综合指数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钢百科 > 冶金建设 > 其他百科

安徽省

发布时间:2008-08-02 00:00 作者:互联网 来源:百科
451
华东地区距海较近的内陆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简称皖。东连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与湖北、河南为邻,北部一隅与山东接壤。介于北纬2924~3439,东经11454~11937。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1990年

华东地区距海较近的内陆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简称皖。东连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与湖北、河南为邻,北部一隅与山东接壤。介于北纬29°24′~34°39′,东经114°54′~119°37′。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5618.0813万。辖7地区、9地级市、9县级市和63县。省会合肥市。
自 然 条 件
地质 省境地跨三大构造单元,淮北和沿淮两侧属于中朝准地台南部,地层中富含前震旦纪的沉积变质铁矿(如霍丘)和二叠纪层(如淮南、淮北);皖西大别山区和江淮地区部分为秦岭褶皱系的东端,分布有前震旦纪沉积变质磷矿层(如宿松、肥东);沿江和皖南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东北部分,古生代和三叠纪为海水淹没,广泛沉积了层厚、质纯的白云岩和灰岩,燕山运动期间沿江一带岩浆活动普遍、频繁,形成了具有工业意义的、硫、明矾石等矿藏和石油资源。在淮北地区近年又发现了金矿
气候、土壤、植被与地貌 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其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为北亚带湿润季风气候;黄山山脉以南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和土壤亦因此自北而南更迭,即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常绿阔叶林-黄、红壤。在主要栽培作物方面,也依次有小麦、杂粮、麦稻过渡和水稻占优势的差异。[]
[安徽省政区简图]
气温一般南高于北。年均温14~16℃,1月均温-0.6~4℃,7月27~29℃,10℃以上活动积温为4620~5300℃。当强大寒潮过境时,往往气温骤降,甚至冻害越冬作物。无霜期约为200~250天。年降水量750~1700毫米,地区分布一般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 皖北约750~800毫米,皖中约800~1000毫米,沿江一带约1100~1400毫米,皖南约1600毫米,黄山光明顶为2373毫米,是全省降水量最多之地。由于季风和梅雨的不稳定性,各地历年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可相差1~3倍以上,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涝灾害。旱灾在皖北以春旱或春夏连旱居多,淮河以南多为夏旱或秋旱。涝灾则以淮河流域较多,主要出现在7~8月;次为长江流域,多出现在6~7月。
安徽省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地占8.0%。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
自然地理区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属于4个自然地理区。
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 省境淮河以北及淮河南岸河漫滩地带的皖北平原,属此区的淮北平原亚区,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南部。海拔多在20~50米,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淮河北侧的支河向东南流入淮河和洪泽湖。平原北部深受黄河泛滥影响,近代沉积物覆盖深厚。在排水不畅的低洼和微凹地区有盐碱土和砂姜土分布。农垦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多已无存,现为人工栽培的侧柏、杨、柳、泡桐、刺槐、榆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合治淮,兴建了多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并开辟了新汴河、茨淮新河等,在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 省境淮河南岸河漫滩地带以南的皖中丘陵及长江沿江平原属此区的长江下游平原丘陵亚区。由河谷平原、湖盆平原(巢湖盆地最大)以及与这些平原相毗连的低山、丘陵、岗地等多种地貌类型组成。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丘陵地势起伏,大部已垦为农田,其中西部的淠史杭灌溉区水源较丰,东部则水源缺乏,旱灾突出。
[佛子岭水库]
北亚热带泰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皖西大别山地属此区的桐柏山-大别山亚区。大别山山高谷深、起伏急剧,多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山间有海拔500米以下的断陷盆地和河谷盆地,为农业基地。为充分利用山区水利资源,已先后在史河上游修建梅山水库,在淠河上游修建磨子潭、佛子岭(见佛子岭水库)和响洪甸水库,在皖河上游修建了花凉亭水库,为全省水利资源利用率最高地区。但水土流失现象仍待进一步综合治理。为省内重要林、茶区之一,亦有木材生产。部分林区已辟为自然保护区。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 皖南属此区的浙皖低山、丘陵亚区。主要表现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山体,自北而南,依次为九华山、黄山和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其中多山间盆地。黄山雄伟挺拔,并有奇松、怪、云海、飞瀑等景色,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九华山既是旅游胜地,亦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青阳盆地、南陵盆地、屯溪-歙县盆地等为山区工农业和交通运输基地。皖南为省内重要林、茶产区。部分林区已辟为自然保护区。
发 展 简 史
安徽最古的文化属距今约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此后,由于淮河流域毗邻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先进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就在今怀远县。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省境中、西部属于楚国领域,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国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灌溉工程之一的芍陂,即位于寿春以南(今安丰塘即其遗址),灌溉大片农田,使淮南农业逐渐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寿春仍为淮上重要都会;合肥则因地处江淮之间的交通运输要道,也日益兴起。东汉中期,传入了用牛犁耕的方法,使淮南农业进一步发展。西晋末年(公元4世纪初),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传入,提高了当地的生产水平。隋、唐到北宋期间(6~12世纪),水利工程有较大发展,其中隋开辟的通济渠(唐改名广济渠,即汴水),经宿县、灵璧和泗县入淮,沟通了黄河和淮河、长江的漕运渠道,促使淮河流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北宋末年(12世纪初),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再一次促进了沿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耕作业发展,茶、桑、麻栽培和手工纺织业也渐兴起。而在淮河流域,则因战乱,经济发展受阻。黄河溃决南流夺淮,不但当时泛滥成灾,且遗害于后世,成为淮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前多灾多难的因素之一。
1876年芜湖被辟为商埠,安庆和大通也被辟为外国轮船停泊港口。这时沿江地区原较有基础的纺织等手工业,由于洋货、洋布的大量倾销而渐衰落。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使位于津浦铁路与淮河交结点的蚌埠渐兴。1921年英美烟草公司在凤阳一带始种烤烟。近代工业由于民族资本力量薄弱而发展缓慢,1930年时仅于芜湖、安庆、蚌埠等地有面粉厂,芜湖有纺织厂,规模均很小,但采矿业却有了发展,1906年英商开始开采铜陵铜官山铜矿,省内人士也集资成立了矿务局。1914年欧战爆发,国际市场对铜铁的需求猛增,刺激了铁矿的开采,当时开采的铁矿有桃冲山、宝兴、福民、利民等,采出的矿石大都出口日本。省矿务局还先后开采了水东、馒头山、烈山、大通等小煤矿。1929年官僚资本在淮南舜耕山煤田建矿,为淮南煤矿的前身。为便利运煤,又修建了到裕溪口的淮南铁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掠夺马鞍山、当涂等地的铁矿和淮南的煤、庐江的矾,并于马鞍山建立了小型炼铁厂。抗战胜利后,除淮南煤矿外,多数厂矿未能恢复。
人 文 概 况
人口与民族 全省人口总数5618.0813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平均密度为404人。 其中沿江平原东部和皖北平原西部的人口密度较大,每平方公里多在500~1000人;皖西山区和皖南山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多在150~250人。市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7.94%。
居民以汉族为最多,占总人口的99.42%。其他民族人数较少,其中回族占0.51%,此外,还有满、壮、苗、、畲等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
经济概况 安徽省资源丰富。农产品中的粮食、棉花、油料、麻类、茶叶、烤烟的产量及矿藏资源中的煤炭、铁矿、铜矿、硫铁矿、明矾等的储量,均居中国较前位次;经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安徽已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煤炭、钢铁、炼铜等工业的重要基地。
[安徽省农业及农业区]
农业 全省耕地约43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4%;茶园、桑园、果园共占1.7%;林业用地占25.7%;宜农荒地占0.7%;宜林荒山荒地占10.0%;淡水面积占8.6%。土地资源的利用虽以耕地为主,但各地的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差别较大,发展大农业也有较大潜力。
① 粮食作物是安徽种植业的主体播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5.1%,商品率为28.0%。1990年粮食生产总量2457.2万吨,占全国第7位。六安、肥西、霍丘、庐江、怀远、寿县、长丰、凤阳、天长等县均为中国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的构成,兼备中国南方和北方粮食作物的特点,既有旱地作物,又有水田作物。水稻和小麦是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1/2左右和1/4左右。小麦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轮种的杂粮为薯类、大豆、玉米、高粱等。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和巢湖流域,以双季稻为主(也有一季中稻),与稻谷换茬的主要为油菜和绿肥。皖中丘陵则为水旱作物分布的过渡地区,北部以旱地作物为主,南部水田作物比重较大。
② 经济作物以棉花、 麻类、茶叶、 油菜、花生、芝麻、烟草等为主,其播种面积和产值仅次于粮食作物。1990年棉花产量为23.6万吨,居全国第7位。棉花的种植以平原地区分布较广,其中长江沿岸一带的沙土地是单产较高地区;皖北平原为全省棉田面积最广、年产量最多地区。油菜种植遍及淮河以南各地,尤以巢湖周围和沿江、江南较集中。近年来,淮河北侧也先后种植油菜。全省油菜籽产量95.4万吨,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 2位。花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合肥市附近较为集中。芝麻主要产于皖北平原西部,和毗邻的豫东平原同为全国重要的芝麻产区,产量次于湖北、河南、居全国第3位。麻类以黄、红麻最重要,多分布于杭埠河流域和沿淮地区。全省年产黄、红麻16.3万吨,约占全国1/4,居全国第2位。烤烟产区主要为皖北亳州市、 宿县、固镇、怀远等地和皖中地区北部的定远、凤阳、嘉山等地,全省烤烟产量7.5万吨,居全国第9位。茶叶品种多、产量大、质量好,是中国重要产茶省份之一。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均为皖南山区名茶,而“舒绿”、“六安瓜片”等则为皖西山区名茶。全省产茶量5.36万吨,居中国第5位。山区产桑蚕蚕茧,尤以青阳、绩溪、泾县、寨等地为多,总产量1.88万吨。
③ 森林分布以山区为主, 蓄积量占全省4/5以上。木本植物有1200种,其中有第三纪、甚至白垩纪以来残存的珍贵树种,已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丘陵、平原地区多为四旁植树,中、小径材居多。林种以用材林居多,占85%以上,而经济林等其他林种比重较小。树种组成,针叶树比阔叶树多,松杂树比杉树多。竹林主要集中在皖南、皖西山区。
④ 畜牧业中以猪和牛为最多, 次为羊。 饲养猪、羊是农村主要家庭副业,皖北尤为普遍。水牛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黄牛以及马、骡、驴等多集中在淮河以北。养禽业也很普遍,除肉、蛋外,羽毛及其成品也为畅销品。
⑤ 全省水域广阔,向为中国重要淡水渔业省份之一。拥有淡水鱼类13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40多种,以鲤科鱼类最多,次为青、草、鲢、鳙等。宣州、当涂一带的扬子鳄和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均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农业区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因素,皖西、皖南山区以林、茶为主,平原、丘陵区则自北而南逐步从旱地过渡为水田,熟制也有明显不同。全省可分为5个农业区:
① 皖北平原旱作粮、棉区。全省最大、最重要旱作区,牲畜饲养量亦为全省之首。基本位于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省27%,人口占36.6%,耕地面积占48.3%。以旱地为主,生产潜力较大,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粮、棉生产基地。油料作物以大豆和芝麻为主。由于热量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为一年两熟和三年五熟制。水果以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等著名。
② 皖中丘陵水旱作物过渡区。以水稻、小麦为主的水旱兼作一年两熟区。位于淮河以南江淮分水岭—滁河一线以北,土地面积占全省23.7%,人口占21.5%,耕地占23.5%,以水田为主。花生、烤烟、畜禽占全省较大比重。淠史杭水利灌溉工程和驷马山引江工程的兴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商品粮基地。
③ 皖西山地林茶区。为省内仅次于皖南丘陵山区的林、茶基地。林业用地占全省24.3%,木材蓄积量占27.6%,茶叶产量约占18%。山区水库可发展淡水养殖。利用山区特产可发展多种副业。安徽新兴橘区位于区内大别山南麓,是中国柑橘生产的北缘地带。
④ 沿江平原水稻、油菜、水禽、渔业区。为全省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地区,也是省内双季稻和油菜主产区。位于江淮分水岭—滁河一线以南的皖中沿江平原,人口占全省的27.6%,耕地占19.9%。双季稻的种植以(绿)肥、稻、稻和油(菜)、稻、稻三熟为主。棉花、小麦等也占一定比重。部分地区已发展为重要商品粮基地。区内河湖众多,水面约占全省1/3,水产品产量占全省1/2以上,但单产偏低,发展潜力较大。
⑤ 皖南丘陵山地林、 茶区。 全省森林资源和商品材最多地区,中国重要产茶区之一。林业用地占全省61.8%,木材蓄积量占58.8%,商品材约占80%,茶叶产量约占70%,毛竹蓄积量亦居全省之首。此外有一些重要经济林、果木林等。
工业 1949年以前,全省仅有少数设备简陋的食品、棉纱、采煤等厂矿,工业基础薄弱。80年代已发展为中国煤炭、冶金的重要省份之一。电力机械、化工、纺织、 食品、建材、 石油、造纸等工业也具相当规模。1990年工业总产值670.33亿元,其中轻工业占51.4%,重工业占48.6%。
① 安徽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煤储量居全国第6位,但居华东地区首位。煤田位于淮北、阜阳、蚌埠3市之间的三角扇形地区,以两淮(淮南、淮北)矿区为主要基地,已探明含煤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储量222.44亿吨。且煤质优,品种齐,煤层条件较好。80年代以来,两淮煤田已建为现代化的大型矿区。1990年产原煤3205万吨。原煤除直接运往华东的一些省、市外,已大力发展坑口发电,把煤炭资源变为电能输出。
1949年以前仅有少数城市有小型火力发电厂,年发电2400万度。1949年以后,先后在淮南、 淮北、 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市新建、扩建大、中型火电厂。特别是在两淮矿区,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3座大型电厂(其中淮北电厂属于扩建,洛河、平圩两电厂为新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中心。皖西、皖南山区的水库也分别修建了中、小型火电站。1990年全省发电量为194.2亿度。 高压输电线已将省内的火电、水电联接起来,并与华东超高压输电线路连通,形成强大的电网
省内第 1个石油生产基地已于1989年底在皖东天长地区初步建成。
② 冶金工业包括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工业以马鞍山钢铁公司为主,利用马鞍山、当涂、繁昌等地的铁矿资源,在马鞍山炼铁厂基础上发展而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马钢生产的钢材、火车车轮和轮箍,除供应国内需要外,还运销东南亚国家。合肥、淮南、芜湖等市也分别建立了小型铁厂,其中合肥钢厂较具规模。全省1990年生铁产量285.5万吨,钢248万吨,钢材188.3万吨,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淮南煤矿]
[安徽省主要工矿业]
有色冶金工业以炼铜为主。长江沿岸一带有较丰富的铜矿,其中铜陵市的铜官山及其附近储量最大铜官山铜矿开采历史较久,已建成现代化的炼铜联合企业──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占全国较重要位置。青阳、贵池开采的铅、锌矿,多运至芜湖市冶炼。
③ 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均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所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已有农业机械、工业设备、交通设备、电子工业等制造工业,为重工业中产值最多的部门,主要分布在合肥、蚌埠、淮南、芜湖等市,其中合肥机械工业门类较齐全,淮南以矿山机械为主,芜湖和蚌埠的机床船舶制造较有特色。
化学工业主要分布于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安庆、铜陵、马鞍山等地,兴建了制酸厂、氮肥厂和农药厂;在铜陵、合肥等市兴建了磷肥厂;还在安庆兴建了石油化工厂和氮肥厂;在巢湖兴建了维尼纶厂。此外,轮胎、塑料、制药、日用化工也有较大发展。庐江的明矾矿和宿松、肥东、凤台的磷矿都已开采利用。
④ 食品、纺织工业产值均较高,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首位和第3位。 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原料产地附近。如粮、油加工厂主要分布在合肥、 芜湖、 蚌埠、淮南、阜阳、安庆等市,制茶在黄山、芜湖、六安等市,卷烟在蚌埠、合肥、芜湖等市。酿酒业中,以亳州市的古井贡酒、濉溪的口子酒、萧县的葡萄酒最著名。
省内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棉、毛、麻、丝等纺织工业及针织、化纤等工业、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蚌埠、淮南、淮北、阜阳等市都有较大规模棉纺织厂。蚌埠的毛纺厂和麻纺厂,合肥、芜湖的丝织厂,亦具一定生产能力
⑤ 其他工业主要有蚌埠的玻璃厂,宁国、芜湖、巢湖、滁州、淮南等市、县的水泥厂,淮南、芜湖、泾县的造纸厂等。泾县的宣纸生产已有千余年历史,纸质优良,驰名中外,与徽墨、宣笔、歙砚合称为“文房四宝”。特种美术工艺制品有芜湖铁画、舒城竹席等。
工业分布 主要工业集中于沿淮、沿江和津浦与淮南铁路沿线。其中沿江地区以“全省工业走廊”而著称。两淮(见淮南市、淮北市)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机械、化学等工业也有一定基础。马鞍山市和铜陵市是冶金工业基地,安庆市是石油化工基地,合肥市是全省最大的多种工业中心,蚌埠、芜湖等市也有多种中小型工业。县和乡镇工业有较大发展,总产值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5左右。
交通运输 现有铁路总长约2090公里,京沪铁路斜贯省境东北部,直接与省内的淮南线、符夹线相接,是安徽对外联系的重要线路,已建成复线。陇海线横贯省境北部,通过符夹线可与濉阜线相接,有利于淮北煤炭的外运。濉阜线、阜淮线和漯阜线均为加快两淮煤田开发、减轻京沪铁路运输压力而建;漯阜线为中国第一条跨省地方铁路,阜淮线上的淮南淮河大桥为淮河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长度在华东仅次于南京长江大桥。淮南线是纵贯皖中地区、联系长江和淮河流域的交通运输干线,通过水张支线,使淮南线成为淮南煤炭南运的主要运输线。1958年在芜湖市对岸建成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裕溪口港就是淮南煤炭的主要转运港。长江以南有宁芜、芜铜、皖赣和宣杭4条铁路线。 前两线基本与长江平行,沿线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皖赣线北接宁芜、芜铜、淮南3线和长江航运,纵贯皖南和赣东北山区,在江西贵溪与浙赣线相接,既能缓和沪宁、沪杭、浙赣3线运输紧张状态,又可缩短从南京绕道上海到江西鹰潭的运输里程约300公里;同时对沿线各地的工农业生产和发展黄山旅游事业也有重要作用。宣杭线北接皖赣线,南连浙赣线,为华东铁路网南北第 2条干线的重要路段。正在兴建中的重要干线有合(肥)九(江)铁路(1993年通车)。
[皖赣铁路]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3万公里以上,淮北以宿州、阜阳为中心,江淮之间以合肥、蚌埠、六安、安庆为中心,江南以芜湖、屯溪为中心,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并和各邻省互有公路相通。建于大别山区的3条山区公路共长125公里,1991年初已正式通车。此外,还有合肥—南京高等级公路。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正在建设中。
内河水运通航里程5515公里,其中通航机动船的占1/3以上。长江是最主要的水运干线,沿江有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港口。芜湖和马鞍山都已辟为外贸运输港口,前者是全省最大外贸港口和东部水陆交通枢纽,后者主要将钢材直接外运出口。
淮河经浚治后,省境全部河段已通航轮船。溯淮而上,可达河南省的淮滨县。淮河的较大支流如颍河、涡河等也可通航小轮。
合肥市的骆岗机场是现代化机场,有定期班机与北京、济南、 武汉、上海、 杭州、广州以及省内的阜阳、安庆、屯溪等地联系。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文章(文章注明原创的内容,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创大钢铁;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现货行情
名称 最新价 涨跌
高线 4030 20
花纹板卷 4410 +20
低合金中板 4190 -
镀锌无缝管 6070 -
工字钢 4120 -
镀锌板卷 4570 -
443/2B卷板 11650 0
冷轧取向硅钢 11190 -200
拉丝材 3640 -50
钼铁 223500 -1,500
低合金方坯 3580 +30
铜精矿 62450 100
准一级焦 2270 -
224500 -3,000
重废 22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