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大钢铁,免费钢铁商务平台

购物车(0)

创大钢铁首页

现货行情

综合指数

创大多端推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钢百科 > 冶金建设 > 其他百科

什么是制度幻觉?

发布时间:2015-04-15 14:03 作者:互联网 来源:钢铁智库
32
制度幻觉(Institutional Illusion)制度幻觉 是什么  为了界定制度幻觉,首先必须说明理性的本质方面与过程方面。理性在广义上是指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它(1)适合实现指定目标,(2)而且在给定条件约束的限度之内(西蒙

制度幻觉(Institutional Illusion)

制度幻觉 是什么

  为了界定制度幻觉,首先必须说明理性的本质方面与过程方面。理性在广义上是指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它(1)适合实现指定目标,(2)而且在给定条件约束的限度之内(西蒙,1964)。这里的(1)指一种理想化的最高境界或最优性,(2)是实现前者的限定条件及实现程度或适应性。换言之,(1)和(2)所表达的最优性与适应性就是理性的本质(Substantive)与过程(Procedural)方面之分(西蒙,1979,1982)。本质理性服从零交易成本的全局最大化规则,它其实不过是帕累托最优的行为对应物;作为通过一系列限定条件而趋向本质理性的过程,过程理性服从正交易成本的令人满意或局部最大化规则(徐德信,1993)。与此相应,可以把制度理性从过程方面与本质方面区分开来。作为人类适应性的结果,制度被人们作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或工具。因而,从最广的意义上说,制度无非是一种安排限定规则而逐渐趋向本质理性的过程,这种制度变迁过程无疑中以正的或较大交易成本为前提。就是说,制度不仅被用来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为节约交易成本的规则安排既要花费一定的管理成本,也会引致新的外部性,甚至存在反对新安排的抵制成本。这样,某项制度安排从其合乎理性的意义上说,当是属于过程理性,没有任何一项制度安排直接符合零交易成本规则而成为本质理性。

  然而,作为制度安排节约交易成本的反应,理性个人对制度的过程属性产生了错误的认识。由于(1)时空等因素限制而导致的信息不充分与不确定性存在和(2)交易成本的测度困难以及(3)制度产品对于个人收益的不可分性和一定的外在性,理性个人既没有能力更没有动力计算出既定制度结构的社会总成本即制度总收益与净收益之差。这样,理性个人只有根据个人预期制度净收益(即个人预期制度收益与制度的个人成本之差)来评价既定制度安排的理性属性:那些认为某项制度安排的结果与他的预期净收益率相符的理性个人,对该项制度安排作出较高评价;那些认为某项制度安排不能达到其个人最大化收益的理性个人,则对该项制度安排评价较低,并有较强的制度变革的个人需求。这种把制度理性的过程属性当作本质理性的错觉,可以定义为“理性个人的制度幻觉”,简称“制度幻觉”。在制度幻觉下,不论某种制度安排在多大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只要这种安排符合理性个人的预期净收益率,他就错误地把这种制度安排归入本质理性。制度幻觉既有可能是乐观的,又有可能是悲观的(布坎南,1987,第10章)。甚至同一制度安排在不同的理性个人看来,有叮能成为乐观的幻觉,也有可能出现悲观的幻觉。乐观的幻觉行为是指制度幻觉下的理性个人对此项安排作出了积极接受的反应,悲观的幻觉行为指幻觉中的理性个人对此项安排进行不同方式的抵制。一般地说,某一时点的既定制度安排的结果与理性个人预期净收益率相符时,就有可能产生乐观的幻觉;相反,则可能出现悲观的幻觉,。而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由于影响个人偏好的知识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人认知方法的改变,既定制度生成幻觉的乐观与悲观方面也会发生相互逆转。

制度幻觉的产生条件

  第一,幻觉的发生一般有三个因素,即个人主观评价,制度客体的实际值,以及个体对制度客体的评价值。制度客体的实际值对于理性个人来说是不可测的。

  第二,幻觉的形成直接缘于个人对制度客体评价值与它的实际值的不符,这一不符不论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都表现为个人对既定制度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它植根于客观经济事实。幻觉的某种证据就是为了说明这种适应性反应所带有的错觉程度。

  第三,幻觉的后果表现为它影响着处于幻觉中的个人选择行为。这是幻觉所具有的经济分析意义。如果说,幻觉的形成是个人对既定制度适应性的某种反应,那么,幻觉一旦形成,就将对幻觉中的个人面对既定制度的选择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这一关系可以表述为如下公式:制度先于个人—个人产生幻觉;幻觉影响个人—个人选择制度。当然,某一具体形式的制度幻觉会在长期过程中消失,而对于总体形式的制度来说,幻觉总是存在的。

制度幻觉的基本表现

  (1)供给幻觉,即在对制度的一定有效需求条件下,理性个人对制度供给的心理评价与制度的实际供给的差异。这一差异直接缘于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的不一致致性。造成这种不一致的主要约束条件有:宪法秩序、主体成本差异以及意识形态、财政、文化、知识等约束(杨瑞龙,1993)。

  (2)需求幻觉,即在一定的制度供给条件下,理性个人以自已在既定制度安排中的个人受益程度来看待社会对制度变迁的需求程度。对于理性个人来说,只要以为创设新的制度能带来正的个人净收益,就会产生制度变革的需求;而这种需求能否诱导出新的制度安排,取决于赞同、支持和推动致力这种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集合在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力量对比中是否处于优势地位(胡汝,1993)。

参考文献

  1. ↑ 徐德信.“制度幻觉”初探[J].当代经济科学,1996,01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文章(文章注明原创的内容,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创大钢铁;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现货行情
名称 最新价 涨跌
高线 3920 -
热轧平板 4620 -
低合金中板 4090 -
镀锌管 5390 -
槽钢 4080 -
热镀锌卷 5140 -
热轧卷板 11300 -
冷轧无取向硅钢 5000 -
圆钢 3840 -
硅铁 6600 100
低合金方坯 3580 -
铁精粉 890 -
二级焦 2360 -
铝锭 20550 -60
中废 20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