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大钢铁,免费钢铁商务平台

购物车(0)

创大钢铁首页

现货行情

综合指数

创大多端推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钢百科 > 冶金建设 > 其他百科

什么是投资宏观调控?

发布时间:2014-12-29 15:38 作者:互联网 来源:钢铁智库
10
投资宏观调控是什么  投资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调节手段调控机制,合理地分配投资资金,协调投资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和宏观经济总目标的实现。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投资宏观调控是什么

  投资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调节手段调控机制,合理地分配投资资金,协调投资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和宏观经济总目标的实现。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投资宏观调控,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微观搞活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投资宏观调控的特点

  1.从调控的主体来看,投资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作为组织和管理宏观经济活动的主导层次,也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一种具体发挥。而投资微观调控宅体主要是企业,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利,经营责任和经济利益,其投资微观调控既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又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自觉进行调控。

  2.从调控的目标来看,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宏观经济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增长,劳动力充分就业、物价相对稳定,对外经济基本平衡等内容,社会目标包括国家政局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等内容。这些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内容,都与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活动相联系,因此,需要政府代表投资的宏观层次进行调控,确保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而投资微观调控,主要是要实现企业单位微观经济目标。微观经济目标包括企业单位的利润增长、职工生活改善和企业单位发展等内容。虽然投资宏观调控与投资微观调控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调控,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在根本利益是—致的,通过适当方式可以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从调控围来看,投资宏观调控属于投资总量调控和投资结构调控,包括调控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总规模、投资率、投资总体结构.地区投资结构、部门投资结构等重大问题,从而实现投资总量平衡和总体结构协调。而投资微观调控属于企业单位投资的个量调控,其所要调控的是;一个投资项目如何在时间上,空间上,数量上和方向上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从而实现投资个量平衡。

  4.从管理层次来看,投资宏观调控属于一种高层次的调控,是在各个企业单位微观调控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一种总量和总体结构的调控。通过投资宏观调控,可以影响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单位的投资活动,从而保证实现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投资微观调控,属于单个投资项目的个量调控,是基础层次调控。各个单个基础层次投资调控也相当重要,没有它,投资宏观调控就失去厂必要的基础,宏观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相反,如果没有投资宏观调控,投资微观调控也会因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条件而无法实现。

投资宏观调控的意义

  一、加强投资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经济联系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仅仅通过市场价格涨落信号和产品销售的难易程度确定投资,发展生产,很难对较长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合乎规律的预测,只能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确定投资、生产什么,而不知道投资多大为宜,生产多少产品为好,更不可能按照社会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化,预期调整投资方向和产品,从而造成供给的改变落后于需求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投资和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以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所以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家以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有效地对投资活动进行调控,实现投资结构合理化和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二、加强投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战略目标,一方面是高度地发展社会生产,不断增加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求对社会资源做到合理分配和尽可能地节约,讲求经济效果。因此投资活动必须要受到经济发展目标的影响和制约。因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可通过不断增加生产性投资,增加产品,从而满足市场需要来实现;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要通过扩大对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公共福利设施等非生产性投资,逐步地加以满足。要使两大投资比例协调,必须由国家综观全局,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对各种投资流量、方向、比例从宏观上加以调节和控制。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既受制于资源的约束,又受制于经济效率的约束。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能提供的资源是一个有限量,经济效率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源的配置和有效利用状况。因此,投资活动必须由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投资,合理地配置资源,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实现投资的综合平衡,从全国范围内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

  三、加强投资宏观调控,是促进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包括微观投资活动与宏观投资活动,从两者的关系上看,微观投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活力,而又依赖于宏观投资;宏观投资以微观投资为基础,但又制约和控制着微观投资。宏观投资规模是否适度,结构是否合理,布局是否协调,都会成为微观投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制约条件。如果国家不从宏观上对投资活动进行调控,就会造成投资需求膨胀、规模失控、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的现象,从而迫使调整投资活动,既影响微观投资预期目的的实现,也会影响宏观投资效果,甚至阻滞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妨碍统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可见,我国投资领域内的微观与宏观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不能强调了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为调动投资企业的积极性,又必须通过宏观调控把微观投资活动纳入计划发展轨道,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加强投资宏观调控,是投资经济活动特点的要求

  市场对商品需求数量、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商品供给数量、结构的变化,随之生产商品的固定资产结构也同时发生变化,从而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投资,其总量、结构也必须发生变化。然而,由改变投资结构到改变固定资产结构,进而改变产品供给结构,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结构,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和较长时期。这是由投资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多的特点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加强投资调控,如果国家不对投资进行调控,就会使微观投资失控,企业会在价值信号的驱动下,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构,盲目投资,乱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致使项目投产后,产品供过于求,出现滞销产品。即便是发现问题,中途停缓建或建成后改作他用,也会由于投资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建造地点的固定性、施工生产的流动性、产品使用的单件性等特点,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给国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投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为了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政府必须对社会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在市场利益机制驱动下,投资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价格机制在投资引导着投资的流向,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为了纠正市场机制在投资领域的失灵,政府必须对投资活动进行调控,将社会投资活动纳入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轨道。

  2、政府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才能稳定增长。投资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第一推动力,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就要维持较高的投资率,扩大再生产能力,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在投资率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也需要追加技术改造投资,这样,才能改变原有的生产设备长工艺原材料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增长生产能力。但是,投资受到资源总量和总供求的制约。如是投资规模过大,会诱发财政信贷收支差额增长、货币发行过多、物价上涨、建设周期拉长、投资效益下降,造成社会总供求严重失衡,经济出现波动。只有加强投资的宏观调控,才能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协调增长,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以实现经济增长为目标

  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在现实的经济管理中还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程度,以及与经济增长目标相关的分层次的管理目标。从投资管理的角度来看,实现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必须保证投资递增的趋势。投资增长受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制约,必须与生产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过大或过小的投资增长率都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几十年的经验表明,投资增长率一般不应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比率。当一定时期的投资总额确定之后,还应进一步划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的合理比例,以实现经济增长为目标。

  二、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为目标

  从供给控制方面看,增加总供给:一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社会总供给在结构上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要求,符合资源状况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可能。从这两方面看,对投资调控管理的要求是,适度增加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量,将其控制在合理和可能的范围内;加强对在建工程的工效和工期管理,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能力;调整投资结构,加强基础工业,特别是交通能源工业的投资管理,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增加投资。从总需求的管理方面看,投资作为总需求的一个构成部分,每年投资的递增以及投资转化为生产能力的周期一般不会很短,所以历年结存下来的投资量再加上所增量,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因素增强。在正常经济运行中,允许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供需差率以内,超过这个限度就应进行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影响投资规模的因素确定年度的投资控制目标,包括对年度新增投资的控制和建设总规模的控制。为使规模控制能奏效,目标得以实现,除了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外,还必须辅以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二是改善投资结构,使切实能增加供给的投资项目得到资保障,使非生产性投资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以缓解供求总量之间的矛盾。所以当投资规模过大,导致总量失衡时,对总规模控制必须考虑到结构问题。需要指出,总需求膨胀不一定是投资需求膨胀,构成总需求的还有消费需求,其所占比例更大,消费需求膨胀的可能性也很大。就是在投资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流动资产投资需求。所以在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总量失衡进行调整时,虽然还可以采取实行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使总量失衡问题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却容易掩盖结构上的矛盾,一遇到条件变化还会带来总量失衡。因此,最佳管理目标的实现方式,应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以微调为主,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紧缩政策的使用。

  三、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目标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投资调控管理的重要目标,而投资调控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上。首先,投资调控管理应适应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切实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大力改造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有重点地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工业的投资没有达到足以改变原结构的比例。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采掘工业和原材料行业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农业投资少得可怜,没有纳入投资结构的重点,基本上靠农业自我投资,农业技术构成落后,严重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后腿;近年来非生产性投资比例上升很快,生产性投资比例却在下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就会使本来就很突出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更加严重;在项目类型上,小型项目遍地开花,大中型项目投资比例下降,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加重了能源、交通运输的压力,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必须明确提出投资调控管理在产业结构优化上的目标,并将目标具体化、量化到实际投资调控管理中去。优化产业结构的另一方面,是产业的地区结构优化,包括城乡之间地区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全国布局的优化两方面。就城乡结构而言,应通过农村非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的工业化水平和产品的商品率,通过科学技术项目的推广,建立现代的大农业,以解决农业发展不适应工业发展的严重结构失衡。就全国的产业布局而言,应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比重,发挥其资源丰富的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基础工业的基地,与东部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尽快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类。前者指物资、设备、资金、人力等;后者指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财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整个国民经济也具备了相当数量的经济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不多,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决策时必须谨慎,必须把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国民经济最需要的、经济效益最好的地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各投资主体都有自己的物质利益,考虑问题和所处的地位不同,加上目前价格体系尚未理顺,往往容易产生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妨碍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投资调控时,既要兼顾局部利益又要保证整体利益;既要用经济手段引导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又要用法律手段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以确保资源最优配置。

投资宏观调控的对象

  1、投资项目。投资项目大体可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类,相应地,政府的调控方式也有所不同:对竞争性项目,政府只要运用经济杠杆间接进行调控,无须直接进行调控;对基础性项目,政府直接调控的分量要大些,其中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和资金安排等要进行直接调控;对公益性项目,政府要直接进行调控,这些项目由中央政府直接安排或由地方政府组织兴办。

  2、投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及外商。政府主权要依靠法律法规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约束和规范投资主体行为。对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国家直接调控的成分要多些。

  3、投资资金。投资资金来源有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利用外资、投资者自己筹措等多种渠道。政府对预算内资金、款和外资等投资资金都需要直接调控,对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自筹资金、符合国家规定的股票债券,政府不直接干预,以利于疏通与拓宽资金渠道、控制资金规模、调节资金流向。

  投资宏观调控要全面兼顾以上三个方面。投资项目侧重实现工程,投资资金反映货币运行,有项目无资金或有资金无项目都不能实现经济意义上投资活动。投资项目和投资资金又都离不开投资主体,投资宏观调控主要是引导和约束投资主体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合理筹措和有效地运用投资资金。

投资宏观调控手段

  投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三:

  ⑴是经济手段,包括国家直接掌握的一部分资金、外汇和重要物资,以及各种经济杠杆;

  ⑵是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机构的权威,运用带有法律性、约束性、政策性、强制性的行政办法,直接调节和控制投资领域的各项经济活动,是经济手段的必要补充,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发挥着特殊作用,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⑶是法律手段,法律手段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征,是国家领导、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投资活动、实现投资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投资调控实践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强化法律手段,将行政手段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 庄俊鸿.投资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03月。
  2. ↑ 陈玲.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系列教材 投资学 (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07月。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文章(文章注明原创的内容,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创大钢铁;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现货行情
名称 最新价 涨跌
螺纹钢 3750 -
低合金板卷 4140 -20
低合金中板 4020 -10
螺旋管 4630 -10
槽钢 4080 -
热镀锌卷 5140 -
冷轧卷板 13490 -
冷轧无取向硅钢 4800 -
焊丝 4600 -
钼铁 236000 -6,500
低合金方坯 3600 -10
铁精粉 1170 +20
二级焦 2720 -
黄金 550 5
中废 2060 0